contact us
联系我们POSTTIME:2025-01-08 作者:老师傅 点击量:
长篇小说,每天连载。关注作者,更新有提示哦,感谢转赞评!
“质量局的人,凭什么不还我们的衣服?”
金德德很不服气。她以专业保证,自家的衣服,绝对不会有什么质量问题。
可对方迟迟不归还,她立即决定,“我现在就去质量局,要个说法!”
温律年拦住媳妇,“你别冲动,我话还没说完呢。”
德德:“?”
温律年知道她误会了,赶紧拉开抽屉,拿出一张证书,展示给德德,“放心吧,咱们的衣服没问题。今天,质量局的人过来,就是给咱送检验报告的。”
德德看着证书上,红戳戳的“合格”两个字,才知道,原来是检验合格证啊。
她总算放心,又有些疑惑:“既然衣服合格了,他们为什么不把样衣还回来?”
温律年又掏出一个牛皮纸封,“质量局的人,留下了六十五块钱。其中,小西装四十块,衬衫二十五块。”
德德震惊:“你的意思是说,这两件衣服……被质量局的人买走了?”
温律年:“嗯,他们都很喜欢这两件衣服,一个买回去自己穿,一个说是送给家里的姐妹。我就按照你之前的定价,卖给他们了。”
德德:“……”敢情质量局的两位工作人员,还是他们艾德女装的首单顾客呢!
“温律年,你怎么不早说啊!”德德很想拿小拳拳捶他胸口。太坏了,居然也学会大喘气、搞乌龙了!
温律年笑:“好了,接下来,咱们可以名正言顺,把这些衣服都卖掉了。”
对,赚钱才是正经事。接下来最重要的,是把吊牌上的价格填好,明天开卖的时候,直接明码标价。
价格统一,公开,透明,是德德坚持的事。从前,她做顾客的时候,买东西恨不能拦腰砍架,但是现在自己做了卖家,却希望事越少越好。如果每卖一件衣服,都有人跟她拉扯半天价格,那她可不得烦死。
不过,写价签之前,布行的闫春红,开着她的东风小货车,再一次来到了艾德缝纫店。
闫大姐一是来送布匹,二是来采买缝纫机的,这一次,她直接要了两台缝纫机。
德德提前和温律年商量过,很爽快地给她打了八折,少收了六十块钱。闫大姐高兴极了,说下次过来,要送德德从国外进口的蕾丝和欧根纱。
德德没想到,闫大姐的生意做得这么广泛。竟然都开始跟外国货打交道了。
德德知道蕾丝就是常用的花边,但欧根纱是什么,她还真没接触过。不过既然是国外货,东西肯定差不了,德德欣然道,“等到货了,我一定亲自过去,瞧瞧鲜。”
说完,她又让闫春红稍等,自己去二楼,拿了一套西装和衬衫。西装是蓝色的,衬衫是大红色的,都是大号的,也是闫大姐能穿的尺码。
德德:“大姐,这两件衣服说好的,送给你穿!”
闫春红没想到,自己随口说的话,德德竟然如此上心,不仅专门给她做了一套衣服,用的还都是她喜欢的颜色。要知道,她本来是打算,等德德家的服装正式售卖,再亲自过来买一套呢。
闫春红心里一暖,蓝色的西装,领口还做了装饰,明显是单独加的,以后就是买也买不到。
但闫大姐还是坚持付了衣服的钱。
德德不肯收,她就劝,“妹子,你才刚开张,不兴送衣服,收钱才吉利。以后,我找你买衣服老多了,不差这一次!”
做生意的人挺讲究风水,德德尽管觉得这毫无科学依据,但是对命运、造化抱有敬畏之心,总是没错的,倒也不必拘于小节。所以她收下钱,“那,西装外套四十,衬衫二十五,抹了零头,您给我六十就行。”
闫春红却惊了,“这么好的衣服,两件才卖六十块?德德,你是怎么想的?要是在百货大楼,没个一百、两百,肯定拿不出来。”
德德解释了一遍自己的定价原因,“闫大姐,我们是街边店,哪能跟百货大楼比。人家卖的零售价,我们能走批发价就不错了,所以只翻了两倍,能顾上本,不会亏钱的。”
闫大姐很心痛,仿佛自家东西贱卖了。做生意的,谁不是追求利益最大化,要是只求回本,跟做慈善有什么区别?
她果断给德德提建议,“妹子,你们的店开在闹市区,还是客流最大的商业街。房租高不说,客户肯定是零买的多。光是跟单个人打交道,都能浪费半天口水。万一批发的人少,你走不了薄利多销,必须把价格提上来才行!”
德德有些为难。
再提高价格,卖是能卖,她就怕没有低价走量快。毕竟这批衣服,尤其是小西装,都有时效性。到了四月底,天气一热,就没人买了。
温律年适时出声,帮媳妇做决定,“德德,闫大姐是过来人,做生意的经验也足,咱们可以先听闫大姐的。”
二比一,德德立即动摇了,拿起笔,“那就西服再加十块,卖五十块一件,衬衫再加五块,卖三十块一件吧。”
临时加价,让德德心里有些过意不去。她暗自决定,让玉兰姐她们,回头用边角料,做一些绢花、配饰什么的,卖衣服时送给客户,也算开业促销的赠品。
闫春红见夫妻俩如此看重她,没把德德当外人,也不急着回商行,干脆从头到尾,教了德德不少零售小技巧。
其中最重要的,不是怎么接待顾客,而是怎么调整卖场的……陈列布局。
到了晚上七点,闫大姐离开后,孟玉兰等五六的女工,准时在缝纫店二楼集合。
德德简单说了关于小配饰的想法,玉兰姐一口答应,“这些交给我们,大家现在做衣服都熟能生巧了,做配饰还不是轻轻松松的事儿?平时裁布,还剩了那么多边角料,这次刚好派上用场。做领巾,蝴蝶结,胸针,都没有问题。”
德德:“玉兰姐,那就辛苦你和大家了!”
孟玉兰带着人,上楼继续做活,德德赶紧拉着温律年,在楼下调整整个店铺的陈列。
她按照闫大姐说的那样,改动缝纫机、陈列架的位置,在店铺里拉出一个“申”字型布局,把缝纫机放在后场边角,把衣服都陈列在前场,以及正中央。
等质检这几天,孟玉兰她们又赶制出了五十件衣服,加上之前的,有将近一百件。
往一楼这么一挂,德德才觉得,自家的衣服还是少了。想要铺满全场,至少需要两百多件。为了不让卖场显得空荡荡,她只能对每件衣服下工夫,营造单件的氛围感。
但,橱窗是顾客看到店铺的第一反应,也是陈列的重中之重,总不能太敷衍了吧。
德德甚至想回家,再找找自己的漂亮衣服,能挂多少是多少。
温律年真是怕了媳妇再卖她的衣服,赶紧劝住,“你已经把店铺布置得很漂亮了,不需要再点缀什么,元素太多反而没有重点。以后,咱们可以向其它裁缝店那样,定做几个模特。摆在橱窗里,就没那么空旷了。”
摆放模特是个好主意,能更好地展示衣服。但是现在什么东西都缺,只能先将就一下。
忙活到十点,玉兰姐和几个女工,都到点下班了,德德还舍不得走,想再擦拭一遍收银台。
这种要么不做,要么就做到极致的态度,真是让人又爱又心疼。
温律年只能把媳妇拖出去,“好了德德,已经够完美了,打扫卫生这些小事,明天让我来做。”
他不由分说,拉下电闸,关上推拉门。
上锁的时候,有两个逛夜市的年轻姑娘,眼尖看见橱窗里的衣服,忍不住喊,“好漂亮的小西装啊!哎,你们先别关门,让我进去,买一件吧!”
德德本来有些困了,一听这话,立马打起了精神。
她也制止自家男人,“律年,你先别锁门,有顾客呢!”
然而,温律年头也没回,仍旧啪嗒一声,把门锁上了。
他对两位顾客道:“抱歉,我们今天不做生意,明天正式营业。请你们明天早上,九点以后再过来吧。”
男人的声音很温和,语气却是坚定的,看起来并不打算为了挣钱而退让。
两位姑娘只好道:“好吧,今天确实太晚了,那我们明天再来。”
回家的路上,德德坐在自行车后座,困得整个小脸,都贴在温律年的后背上。
她嘴上却还抱怨,“温律年,你刚刚为什么要赶客呀?多开一会儿门,说不定还能多卖一百块钱呢!”
温律年却道:“挣钱重要,回家也很重要。放心吧,咱们的衣服是独一无二的,她们在别处买不到,总归会回来的。好事多磨,不用太纠结眼前。”
他说的在理,可是这段时间,德德亲自摸着石头走过来,她可没这么佛系。
比起能赚多少钱,她其实更像沉浸在一个兼职游戏里。真金白银都花出去了,她无比渴望有更多人认可,有更多顾客埋单。
就像刚才,完全不认识的人来询价,她心里就有成就感。
温律年刚刚说,那些人明天还会来,应该是吧。德德决定再相信他一次,因为此时此刻,她确实需要先好好睡一觉。
第二天一早,德德照常上班。
她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,觉得上班的时间这么难熬过。
到了中午,德德放弃了午休,连午饭都没吃,专门挤出时间,骑车去了趟棉纺路,直奔艾德缝纫店。
她远远望见自家橱窗。朝里看,发现店里到处都是人,有男有女,挤在一起。展示架歪歪扭扭,陈列的衣服也少了一大半。
门口收银台处,更是有不少顾客,挤着在结账,温律年应付无暇,无奈地劝大家,“这位大姐,那位大哥,请你们排队付款……”
德德被堵在门口。她站在人群外面,只能听到温律年的声音,看不到他的表情。
她完全搞不清楚状况,不知道的,还以为店铺被打劫了呢。
最夸张的是,有两个身材略胖的大姐。在争抢橱窗里仅剩的一套大码衬衫和外套。
德德好不容易挤过去,弱弱地问,“两位大姐,你们这是在干什么?”
一见“外人”介入,两位大姐刚刚还争得脸红脖子粗,此刻对视一眼,立即变得同仇敌忾——
“喂,是我们先抢到的衣服,你晚来的,自己去后面排队啊!!”
(精彩待续)
故事虚构,请勿考据,如有雷同,纯属巧合。
长篇小说,每天更新,感谢点赞评论转发。